苹果OLED屏幕升级路线图曝光:iPad mini 2026年先行MacBook Air延至2028年
彭博社知名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发布博文披露,苹果在 iPad Pro 产品线成功落地 OLED 显示技术后,已启动跨品类技术拓展计划。未来数年,iPad mini、MacBook Pro 等主流设备将分阶段搭载这项显示技术,标志着苹果生态进入 “OLED 全面普及时代”。

苹果 iPad 产品线的 OLED 升级呈现明确梯度。其中,iPad mini 将成为首个 “破圈” 的非 Pro 机型 —— 代号 J510 的新款 iPad mini 预计 2026 年初发布,这也是苹果首次为小尺寸平板配备 OLED 屏幕。结合此前信息,该屏幕或采用与 iPad Pro 同源的双层串联结构,在寿命与功耗控制上具备优势,有望显著提升这款便携设备的影音与创作体验。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定位 “均衡之选” 的 iPad Air 则需等待更久。古尔曼指出,2026 年春季推出的新款 iPad Air 仍将沿用 LCD 屏幕,OLED 升级计划暂定于 2027 年或更晚。这一安排与该系列 “性价比锚点” 的定位密切相关 —— 目前 iPad Air 起售价约 5200 元,较 Pro 系列低 3500 元以上,LCD 屏幕的成本优势是维持价格竞争力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入门级 iPad 暂未被纳入升级清单。这款起售价 3000 元左右的产品主要面向学生群体,其市场定位决定了成本控制优先于技术升级,短期内仍将以 LCD 屏幕作为标配。

笔记本产品线的 OLED 转型同样遵循 “高端优先” 原则。古尔曼透露,MacBook Pro 将在 2026 年的重大更新中首次搭载 OLED 屏幕,成为苹果首款采用该技术的笔记本电脑。考虑到 MacBook Pro 面向专业创作人群,其对色彩精度与动态范围的需求,与 OLED 技术的优势高度匹配 —— 该技术可实现 100% DCI-P3 色域覆盖与无限对比度,远超现有 LCD 屏幕表现。
而受众更广的 MacBook Air,其 OLED 版本的开发虽已启动,但上市时间预计不会早于 2028 年。2026 年春季更新的 MacBook Air 仍将沿用 LCD 屏幕,延续当前 “性能与价格平衡” 的产品策略。行业分析认为,这一安排既为供应链产能爬坡预留了时间,也避免了高端技术过快下放对 Pro 系列造成的市场冲击。
苹果大规模推广 OLED 技术的背后,是核心技术瓶颈的突破。此前 OLED 屏幕面临的 “烧屏” 问题(长时间显示静态图像导致的永久性残影),已通过苹果独家算法得到有效缓解 —— 其开发的像素亮度动态调节系统,可实时匹配老化像素与正常像素的显示效果,掩盖潜在残影。这一技术在 iPhone 14 Pro 系列的全天候显示功能中已得到验证,为平板、笔记本等长时间使用场景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供应链层面的准备同样充分。目前苹果 OLED 屏幕主要由三星、LG 与京东方供应,其中三星占比约 50%,LG 与京东方分别占 30% 和 20%。随着订单规模扩大,屏幕成本正逐步下降,这为技术向中端产品线渗透创造了条件。此前 iPad Pro 的 OLED 屏幕采用低温多晶氧化物(LTPO)技术,可降低 5%-10% 功耗,这一成熟方案有望直接复用到后续机型中。

古尔曼在博文中强调,苹果的 OLED 部署呈现清晰的梯队特征:Pro 系列作为技术标杆率先升级,次旗舰与小众高端机型(如 iPad mini)紧随其后,大众市场机型则保留足够过渡期。这种策略与苹果在 iPhone 上的技术推广路径一脉相承 ——2017 年 iPhone X 首次引入 OLED 后,历经 8 年才实现全系列 OLED 化。
行业专家指出,这种渐进式升级既保障了高端产品的技术溢价,又通过供应链规模化降低了整体成本,最终形成 “技术迭代 - 成本优化 - 普及下沉” 的良性循环。对于用户而言,不同定位的设备将在显示体验上形成更明确的差异:Pro 系列主打极致色彩与动态表现,Air 系列以均衡体验为核心,入门款则坚守性价比底线。
目前,苹果尚未官方回应 OLED 升级计划,但结合其供应链动作与产品更新节奏,古尔曼披露的时间表具备较高可信度。随着 2026 年的临近,iPad mini 与 MacBook Pro 的 OLED 版本已成为科技圈关注焦点。此次技术拓展不仅将重塑苹果设备的显示体验,更有望推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加速向 OLED 技术转型。




